董强译《论语》封面。 资料图片 董强译《唐诗之路》封面。 资料图片 在人工智能越来越发达的今天,有一个现象曾令翻译工作者沮丧、令旁观者雀跃:机器已经可以通过“深度学习”不断提高智能。人们预测:正如阿尔法狗能够战胜围棋世界冠军,有一天,人工智能通过不断地“深度学习”,也可以完成高质量翻译工作。姑且不论人工智能是否可以完成高水平翻译,我想就“深度学习”提出一些思考。 译者需进行“深度学习” 作为译者,人——而非机器——也需要“深度学习”。译者往往被想象成静止的、具有固定“水平”的人。我的意见是:正相反。译者的每次翻译都是一次挑战,一种自我提升,是一个“深度学习”的过程。这是翻译的美妙之处,也是翻译更接近手工艺者和艺术家的地方,超出理论可以统领的范围。 这便涉及对译者的定义,即一名译者需具备何种素质? 10余年前,我受委托将《论语》翻译成法语。之前,我翻译了《李白诗选》,曾作为国礼送给法国总统。但完整翻译《论语
让读者感受到文化的博大(译者·书)
2022-03-20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关注公众号
上一篇
狄更斯的文学成就(经典流芳)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永曜之花》幻境音乐会在京上演2022-03-19 00:00:00
- 后冬奥时代,你也能在谷爱凌夺冠的地方玩雪!2022-03-19 00:00:00
- 倒计时100天 成都大运会奖牌、颁奖系列物资正式发布2022-03-19 00:00:00
- 本轮疫情十问,你关心的都在这里2022-03-19 00:00:00
- “冬眠”身体刚苏醒 春季运动不宜突然高强度2022-03-19 00:00:00
- 大江东︱独家:吴凡解读上海防疫新策:打法变了,科学精准不变2022-03-19 00:00:00
- 直播预告:远离失眠困扰 试试中医助眠法2022-03-19 00:00:00
- 直播预告:儿童打呼噜的评估与治疗2022-03-19 00:00:00
- 科技创新点亮冰雪盛会2022-03-19 00:00:00
- 千年赓续 四季如歌2022-03-19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