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优提 > 信息聚合 > “极深广的同情”与适当距离的审美观照

“极深广的同情”与适当距离的审美观照

2023-02-20 00:00:00来源: 人民网

一个优秀的作家总是在他的人生和诗文中表现出他所憧憬的理想境界,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也不例外。他饱尝过“少而穷苦”“东西游走”的奔波之苦,也饱尝过“志意多所耻”的仕宦之辱。42岁不愿意再为五斗米折腰归隐后,仿佛人生主要问题差不多解决了,但“贫富长交战”的生活矛盾,“既来孰不去”的生死矛盾,还有“虽有五男儿,总不好纸笔”的日常忧虑,都经常袭击着诗人渴望平静的心灵。这些苦难和动荡是陶渊明生活的底色,也是他作品的底色。但这些底色为一般读者所不理会,仿佛“悠然见南山”“带月荷锄归”才是陶渊明的本色,而实际上,苦难动荡的底色和悠然飘逸的本色是如此水乳交融,一起成就了有血有肉、有精神有灵魂的诗人。 一 1935年12月,38岁的朱光潜在《中学生》杂志上发表《说“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答夏丏尊先生》一文,把陶渊明的理想境界归结为“静穆”,他说:“‘静穆’是一种豁然大悟,得到归依的心情。它好比低眉默想的观音大士,超一切忧喜,同时你也可说它泯

免费发布分类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