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优提 > 信息聚合 > 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创作谈)

花似人心向好处牵(创作谈)

2025-06-05 00:00:00来源: 人民网

  青春版《牡丹亭》剧照。  许培鸿摄   最近,“校园青春版《牡丹亭》”在东南大学举办首场高校巡演,这一版本的演员86%是00后,平均年龄大约22岁。作为昆曲人,我为《牡丹亭》的再次青春绽放感到高兴。2002年到2019年期间,我担任苏州昆剧院院长,联合海峡两岸热爱昆曲的人士共同制作了青春版《牡丹亭》。如今,演了20年逾500场的青春版《牡丹亭》,已成为“青春文艺”的一个代表作。   青春版《牡丹亭》演出的20年,是昆曲从“博物馆艺术”回归大众视野的20年,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精神融合的20年。昆曲遇上了最好的时代。政府的重视、社会的认同和大众对昆曲的喜爱,是滋养青春版《牡丹亭》的土壤。   2003年,我们制作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以戏带功”培养艺术人才。我们邀请“巾生魁首”汪世瑜和“旦角祭酒”张继青坐镇,姚继焜、蔡正仁、周秦等名家指导,请汪世瑜和京昆小生翁国生担任导演。为期3个月的“口传心授”系统培训,每天10个钟头,覆盖从基本功、形体功、毽子功到唱念、形体、文学修养若干方面,一批青年演员在培训中得到大幅度提高。舞台实践是最好的传承方式,青春版《牡丹亭》的演员呈现被誉为“古老剧种的青春传承”,对昆曲的传承起到接力棒的作用,期待接力棒在00后这一代传下去。   从“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的《十五贯》到非遗视野下的昆曲再到青春版《牡丹亭》,“变”是昆曲发展的常态。青春版《牡丹亭》是汤显祖的奇幻构思、昆曲表演规范与昆曲曲牌音乐三者融为一体的戏剧表达。创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