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优提 > 信息聚合 >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年轻舞姿跳“活”敦煌壁画(文化中国行)

2025-06-05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席佳丽(前)在《丝路花雨》中表演。  王惠召摄   每当演出结束、灯光亮起,台下年轻观众的掌声、喝彩声此起彼伏。“原来你就是‘英娘’,好飒!”“想去实地感受敦煌文化”……这是观众在网上的留言。   1999年出生的席佳丽是经典民族舞剧《丝路花雨》第二十六位“英娘”扮演者。作为这部舞剧最年轻的女主角,她时常觉得,自己扮演的角色离同龄人“很近”。   1979年,取材于敦煌莫高窟壁画艺术的《丝路花雨》成功创排首演,讲述古丝绸之路上敦煌画工“神笔张”和女儿“英娘”搭救外国商人的故事。40多年来,舞剧历经两次改版,先后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超过4000场,观众累计超545万人次。   从舞蹈学校毕业后,席佳丽进入甘肃演艺集团歌舞剧院,跟着前辈“英娘”学动作。“舞剧不光要有标准的动作呈现,更要通过舞蹈来讲故事、表达人物情感。”为此,她观看了不下20遍电影版《丝路花雨》,反复琢磨人物表演和情绪转换。   席佳丽渐渐明白,要想真正融入舞剧,不仅要形似,还要深挖故事内涵、储备相应知识,做到神似。   《丝路花雨》中,“反弹琵琶”这一舞姿极具观赏性。其形象来源于莫高窟第112窟,由表演者低头弯腰、勾脚出胯,高举琵琶,反背在身后“演奏”,动作难度大。为练好这个动作,席佳丽在跟随指导老师学习的基础上,3次前往莫高窟观看“反弹琵琶”的壁画原型,从中汲取灵感。   将静态的敦煌壁画转变为活态的舞台演出,《丝路花雨》开创了全新的敦煌舞。“由头、肩、胯弯曲形成的‘S形’曲线是敦煌舞的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