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优提 > 信息聚合 > 坚守京剧艺术的基本特质(序与跋)

坚守京剧艺术的基本特质(序与跋)

2025-06-04 00:00:00来源: 人民网

  《京剧大典》(部分):王文章总主编;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   京剧的历史已经证明,其生命力在于坚守本体特质而又融汇创新,包括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但非捡拾枝末,丢失自我。把握传统,融汇创新,开创未来,是京剧艺术无尽的使命      京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以独特的舞台艺术面貌,集中体现了中国戏曲的艺术创造特质和艺术表现之美,鲜明地展现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取向。京剧是继昆曲艺术之后,又一个以完备的演剧体系、丰富多彩的舞台面貌、众多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和广泛的观众认知基础而闻名的、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同时,它又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先以“东方戏剧”的艺术面貌走向国际舞台,将中国戏曲艺术的综合性和舞台表演的独特性、精粹性展示给世界的剧种。   京剧应社会历史和时代文化发展的要求而诞生,在适应人民大众审美需求的变革中不断走向繁荣。京剧的孕育、形成,至今200年左右的时间。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起,出现了三庆、四喜、春台、和春四大徽班演出称盛的局面,戏班演出兼收并蓄,诸腔杂呈,声腔与表演艺术多样化。在与观众的呼应中,逐步形成以二黄、西皮为主的唱腔特色,积累起反映民众是非观念和爱憎感情的演出剧目。随着行当规范和戏班建制的成形,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前后京剧在北京形成。清光绪二年(1876年),“京剧”之称始见于上海《申报》。京剧经历了自身的成熟期、繁荣期以及日本侵华战争时期的困境,及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京剧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京剧的孕育和发展,是中

关注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