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绘画的长河中,儿童题材画作宛如颗颗明珠,以细腻笔触勾勒童年百态,传递社会温度与文化意蕴。不同年代的“婴戏图”“百子图”各有千秋,但都传达出天真烂漫、纯真无邪的气息。人民美术出版社的《中国娃娃》一书,收录了不同年代的儿童题材画作,介绍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等,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千百年来孩子的世界总是那么美好。 中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婴戏图形象,出现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博物馆收藏的三国时期漆盘装饰画上,描绘了两个孩子执棍比武的场景。之后,东晋顾恺之、唐代张萱都画过孩子的形象,唐代敦煌壁画中也出现了婴儿形象。到了宋代,瓷器、织物、玩具等生活用品上都有婴戏图案,还出现了别具特色的“孩儿枕”。 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意境营造,儿童题材画亦不例外。画家苏汉臣的《长春百子图卷》(见图(局部),资料图片),堪称宋代儿童生活的“百科全书”。画家以散点透视法,将四季变化和百余名孩童嬉戏的场景展现在一幅画面中。春采荷、夏扑蝶、秋斗蟋蟀、冬踢蹴鞠,荡秋千、下棋、钓鱼、木偶戏、舞狮等游戏穿插其间,还有些孩童像大人一样观画、抚琴、磨墨展卷。画卷中孩童发型和服饰皆有不同的样式,动作、神情、配饰也极为丰富。 明代儿童题材画有所创新,充满生活气息。夏葵的《婴戏图》,以简洁生动的线条和丰富的色彩,表现出孩子们在庭院中嬉戏打闹的场景,是研究明代社会民俗文化的重要资料。清代沙馥的《书馆婴戏图》,则展现了儿童在学习环境中的趣味一面,也体现了儒家尊师重道的思想。 近代以来,社会处于变
探寻中国画里的童趣(新语)
2025-06-03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关注公众号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中国U16男足夺冠2025-06-03 00:00:00
- 得失尽在“我”(新作速评)2025-06-03 00:00:00
- 为什么“胡曼黎”总有办法?2025-06-03 00:00:00
- 人静百福生,家和春满堂,一动不如一静,淡定从容,福气不请自来2025-06-02 00:00:00
- 民间俗语揭示人生阶段,从五十五到百岁的生命智慧2025-06-01 00:00:00
- 自从当了“泼妇”,我的日子舒心多了2025-06-02 00:00:00
- 过“六一”|跨越时空,对儿时的自己说一句……2025-06-01 00:00:00
- 黄庆绸诗选|从人间走过含着多少疲乏和闪光2025-06-02 00:00:00
- 今天起床第一件事情是觉得周一了,打开同花顺….2025-06-02 00:00:00
- 便利店遇到的女神,他守护3年,结婚喜帖却没有他的名字2025-06-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