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 至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个节气、夏季的第四个节气,2025年夏至始于6月21日。 夏至,并不是指夏天到来,此时夏天已过一半。“至”在这里是最、极的意思,此时太阳直射地球位置达到一年的最北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得到一年中最多的太阳辐射。 “冬至饺子夏至面”,夏至为什么要吃面?一是北方地区小麦收割后,用新面粉制作面条庆祝丰收;二是古人相信,夏至吃热面可以祛除体内滞留的湿气。 三伏天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特有的时间概念,指一年中气温最高、湿度最大的时段。这份在我国传承了两千多年的“高温预警密码”,从夏至后开始,通常出现在公历7月中旬至8月下旬。其推算方法融合了天干地支纪日法与二十四节气,是传统历法与自然节律交织的结果,体现了古人观测自然、总结规律的智慧。 三伏天的推算建立在庚日与节气的“双重坐标”上,分为初伏、中伏、末伏三个阶段,其中初伏与末伏的持续时间是锁定的,为10天;中伏的时长有浮动,10天或20天。在推算中要抓住“庚日”“夏至”“立秋”这几个关键词。 所谓“庚日”,与干支纪日法有关。我国传统历法中,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组成60个基本单位,依次循环纪日。其中,含“庚”字的天干日,每10天会出现一次,即为“庚日”。三伏天的临界点,则以“夏至”与“立秋”两个节气为基准来划定。 “夏至三庚数头伏”。具体而言,初伏的启动点为夏至后第三个“庚
如何推算三伏天(二十四节气二十四问)
2025-06-02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关注公众号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游廊构景 曲径通幽(文化中国行·华夏博物之旅·传统建筑)2025-06-02 00:00:00
- 观鸟,如何点“绿”成金(视线)2025-06-02 00:00:00
- “诗意工作”的浪漫与坚守(追梦)2025-06-02 00:00:00
- 材美工巧 器韵时宜2025-06-02 00:00:00
- 弦歌传千载 文脉润端阳(文化中国行)2025-06-02 00:00:00
- 文化中国行 | 当传统节日遇上Z世代 新式端午与“粽”不同2025-06-02 00:00:00
- 2025环塔 | 中国环塔国际拉力赛收官2025-06-02 00:00:00
- 追光丨从“翻花绳”到AI操场,学校体育还能这么“玩”2025-06-02 00:00:00
- 体育为村里娃推开梦想新窗2025-06-02 00:00:00
- 樊振东加盟乒乓球德甲俱乐部2025-06-02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