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无数次猜想,董其昌抄录《读书赋》(局部见图)的情景。松江九峰间飘着淅淅沥沥的微雨,墨池边,他展卷挥毫,时而出现的飞白,恰似夜读至深时呵出的雾气。读书时的会心一笑,就这样凝成纸上烟云。 《读书赋》是西晋文学家束皙的美文,塑造了一个爱读书的耽道先生形象。董其昌抄录此赋时,刻意弱化了晋人书风的峭拔,用圆融的笔触勾勒出读书人的温润气质。流畅的行楷如春山新雨,笔锋起落间,千年前展卷的耽道先生,仿佛正穿越时空与今人对望。 翻阅中国书法史,处处可以照见读书人的精神印记。王羲之在会稽山阴写就《兰亭集序》,实则是以笔墨编织诗书雅集,勾勒出魏晋名士风流;颜真卿在长安奋笔疾书《争座位帖》,写的是书法中的文人风骨,争的是读书人心中的儒家伦理;苏轼在黄州雪堂写下《寒食诗帖》,半生浮沉化作笔底波澜与诗性表达,其中的人生况味令无数后学反复品读。这些墨痕背后,藏着书法家们共同的追求:读书不只是目遇之欢,更是心手相应的修行。 董其昌一生留下了大量书画墨迹,也留下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心法。那些雪泥鸿爪般的行迹,与书房中的青灯黄卷交织,诉说着人生哲理:读书破万卷获得的不仅是知识的重量,还是丈量世界的尺度。 事实上,《读书赋》中的耽道先生,依然活跃在今天的城市镜像中。北京地铁上,有青年捧书细读;上海朵云书院里,有上班族利用午休时光认真临摹法帖。书香社会的浸润,正让这个时代变得更加温润耐读。 去年深秋得见一通董其昌手札真迹,泛黄笺纸上依稀可见“行囊惟载书卷”数字,忽
墨香伴书香
2025-04-20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关注公众号
上一篇
赏名园 乐林泉
下一篇
每日晨语慢慢来,相信时间的力量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茶气墨韵中的生命美学2025-04-20 00:00:00
- 谷雨花开,照见千年风雅(古悦新喜)2025-04-20 00:00:00
- “书香是一种氛围”(人文观察)2025-04-20 00:00:00
- 一次失态的调解2025-04-20 00:00:00
- 玻璃心的 心理机制2025-04-20 00:00:00
- 儿女找不到对象时,要逼他多走这三条路2025-04-19 00:00:00
- 头衔心测:你内心渴望【如何被对待】?2025-04-19 00:00:00
- 路遥《人生》:一个女人这一生,最重要的不是你多会打扮,也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要拥有这3点2025-04-19 00:00:00
- “你不用对我负责,你自由了。”他把她拉到怀中,温柔道:“夫人是不是搞错了,该负责的不该是你吗?”2025-04-18 00:00:00
- 人生苦短要高兴,奔七路上更要高兴!送给奔七路上的你、我、他2025-04-19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