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忻城县城关镇江平村,忻城县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队在一处山洞内认定、测量、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樊绍光摄(人民视觉) 2024年11月,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陶瓷金属文物修复室内,专业技术人员在对从意大利回归祖国怀抱的彩陶文物进行修复。 新华社记者 李 贺摄 自3月1日起,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施行,这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新阶段。文物保护法于1982年11月公布施行,是我国文化领域第一部法律,2002年进行第一次修订,此次是时隔20多年第二次全面修订。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有哪些亮点,听听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怎么说。 文物保护对象更加明确 据国家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修订后的文物保护法由8章80条增加到8章101条,保持了原有文物保护管理制度的稳定,也新增了如地上文物“先调查、后建设”、地下文物“先考古、后出让”保护前置机制,修缮、使用不可移动文物坚持最小干预原则等。 此次修订,首次在法律中明确文物定义,使文物保护对象更加明确。根据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文物是指人类创造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下列物质遗存: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古石刻、古壁画;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手稿和图书资料等;反映历史上各时代、
法治守护根脉
2025-03-10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关注公众号
上一篇
春游看秀美中国(文化中国行)
下一篇
一碗拗九粥 满城文明香
赞
你的鼓励是对作者的最大支持
- 聚焦罕见病诊疗困境 多维观点助“罕见”被“看见”2025-03-10 00:00:00
- 数字赋能、创新驱动——“智慧体育”为体育强国注入新活力2025-03-10 00:00:00
- 郑喆轩代表:推动考古与公众“双向奔赴”2025-03-10 00:00:00
- 文化中国行 | 春游看秀美中国2025-03-10 00:00:00
- 全球首个机场内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馆开馆2025-03-10 00:00:00
- 勾勒央美百年中国画临摹教学面貌2025-03-10 00:00:00
- 期待更多优秀动画作品2025-03-10 00:00:00
- 香港邮政将发行“2025年香港通用邮票”2025-03-10 00:00:00
- 中国选手刷新南昌象湖半程马拉松赛国内选手赛会纪录2025-03-10 00:00:00
- 2025年斯诺克世界大奖赛:罗伯逊连赢十局“零封”宾汉姆夺冠2025-03-10 0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