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优提 > 信息聚合 >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

2025-02-12 00:00:00来源: 人民网

商代蛇首扁柄斗。本文图片均由山西博物院提供春秋时期蟠蛇纹镂空鼎。山西唐代墓葬壁画中的玄武图。东周蟠虺纹当卢陶范。唐代蛇身人首陶俑。 蛇,一种神秘而古老的生物,身姿灵动,穿梭于历史长河,藏于华夏文明的诸多角落。山西博物院珍藏着大量承载古人智慧和心血的珍宝,其中有很多与蛇相关的文物。2025乙巳蛇年新春,山西博物院推出“寻蛇——藏在山西博物院里的蛇”和“灵蛇献瑞——乙巳蛇年生肖文物大联展”两大贺岁展,带观众欣赏异彩纷呈的“蛇文物”,感受其丰厚的文化内涵。 青铜熠熠 《诗经》有云:“维虺维蛇,女子之祥。”蛇自古以来就被当作寓意新生的祥物。商周铜器中有不少蛇造型及蛇纹饰,就像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跃然器上,为庄重肃穆的铜器增添了灵动。岁月悠悠,即便铜绿爬上器身,这些千姿百态的蛇形象依然栩栩如生,或探头观望,或闭目养神,或吐舌嬉戏,或结伴游戏,表现出熠熠生辉的文化张力。 山西省石楼县兰家沟村出土的商代蛇首扁柄斗是目前国内发现最早的带有蛇形象的青铜器。这是一件酒器,柄首饰蛙,蛙两侧有两条弓身、卷尾的蛇。这种蛇与蛙组合的装饰是北方系青铜器特有的题材,颇具草原文化色彩。山西省新绛县横桥镇出土的春秋时期蟠蛇纹镂空鼎,鼎腹有内外两层,外层颈和底之间饰有两周镂空蟠蛇纹,群蛇蜿蜒游走,竞相争斗,动感十足。铜鼎外层镂空铸造群蛇是范铸工艺难以做到的,是古代工匠用“失蜡法”铸造铜器的最早范例之一。 山西青铜文明源远流长,先民们依托当地丰富的铜矿资源,发展出先进的铸铜技术。山西侯马铸铜遗址发现了大

关注公众号